您的位置:投资>正文

泉州一院:几代医者白衣执甲,万里援非写大爱! 天天新消息

来源:东南早报2023-07-03 19:11:58

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。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,60年来,中国已累计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,诊治患者2.9亿人次。

★★★★★

1977年


【资料图】

来自泉州市第一医院的

检验师林启东

随福建省援外医疗队

踏上了陌生而遥远的塞内加尔

从此

6批11名该院医护人员

接力书写了

至今仍在继续的援外故事

01

条件简陋 

跟台消毒发药清洗一肩挑

1989年12月,来到塞内加尔齐冈绍尔市大区医院时,孙少芳被眼前简陋的医疗环境惊呆了:全院只有一台空调、一台氧气筒,手术台就是一张铺着破塑料的床——地处西非的塞内加尔医疗环境还不如中国国内的医疗卫生院。缺医少药,药品大部分来自中国的援助,医院没有医生,只有几个护士合作者。

孙少芳援助塞内加尔时,手术室非常简陋。

到达当地后,孙少芳担任手术室护士长,妇产科急诊手术很多,几乎每天晚上,他们都会遇上难产的急诊。可一旦产妇大出血,根本没血可输,只能一袋又一袋地为产妇灌葡萄糖和盐水,帮产妇补充水分——而这葡萄糖和盐水还是援外医疗队的药师自己在药房制作的。

“当时当地产妇难产的死亡率很高,这类手术几乎没有人做,如果我们不救,大人小孩可能都保不住。”

孙少芳至今仍然记得,每一次抱着平安出生的新生儿时内心难以名状的感动与满足。而且,不像国内有细致而专业的分工,当地医疗条件下,打扫、跟台、洗器械、消毒、打包、发药等几乎所有的工作,都要援外医护人员自己做。

抱着平安出生的新生儿,孙少芳内心充满感动与满足。

工作环境差,没办法开展大的手术,疟疾、艾滋病等传染病肆虐,甚至战乱不止,不时能听到枪击声……援外医疗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危险与困境中艰难展开。那两年,福建省援外医疗队17名队员,超过半数感染上了疟疾,有的甚至回国时仍没有完全康复。

想念亲人是援外医护人员离家整整两年面对的另一“难关”。当时,书信几乎是他们和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——每个月写好一封贴好邮票的信,等队长前往大使馆汇报工作时带上,再通过回国的国人帮忙将信带回北京投递。时至今日,每次想起年迈的母亲抱着年仅3虚岁的女儿,唱着童谣指着地图告诉孩子妈妈的去向,想起两年后回国时,女儿那陌生的眼神,孙少芳仍然满心内疚,眼泪刷地下来了。

02

多项首例手术

提高当地患者生活质量

2005年,泌尿外科专家沈倚天和护士吕锦明接过了一院援外的接力棒,他们来到了博茨瓦纳。

沈倚天与时任博茨瓦纳总统Mogae(莫加埃)合影

吕锦明被安排在首都的公主玛丽娜医院,沈倚天则在弗朗西斯敦的仰加奎医院,这是当地仅有的两所国家级转诊医院——这意味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最终大多将汇聚在此。博国政局稳定,整个医疗建制也齐全,但医生极其匮乏,仍是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。

吕锦明与当地医护人员合影

“我们是代表国家过去的,肯定有一种荣誉感,在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事一定要做到,其他人没有做到的,我们也可以做起来。”沈倚天坦言。

博茨瓦纳没有生育限制,妇女生育次数多,分娩损伤的发生率较高,常导致尿道阴道瘘、膀胱阴道瘘及尿失禁,不仅时常遭遇尴尬,还会让她们在丈夫或男友那“失了宠”。沈倚天记得,一位名为Ngoma的患者漏尿整整六年,每天需要不停地换尿不湿。他为此开展了该院第一例经膀胱高位膀胱阴道瘘修补术。手术后当瘘口愈合尿管拔掉的那一刻,Ngoma当场喜极而泣。

博国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也很高,却常常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,许多患者来看病时就已经发展到了晚期,有的患者甚至因为输尿管梗阻导致了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,但因为缺少血液透析的设备,只能听天由命。沈倚天到医院后,开展了该院首例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,使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赢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。此外,他还在当地开展了首例尿道折叠术+阴道前壁修补术,且开发了一些新技术,其中有几项填补了博国的空白。

与非洲小朋友在一起(当地校庆活动)

“这些手术虽然不一定性命攸关,但却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,也让更多患者得到了以前享受不到的治疗和手术。”

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开后,不少患者排队上医院指明要沈倚天为自己治疗。泌尿外科本就只有两名医生,一年里有半年要24小时值班,急诊还得随传随到的沈倚天,这下更忙了!那三年时间里,中国援外医疗队做的手术量是其他外籍医生的数倍之多!

朱晋峰获博兹瓦纳卫生部嘉奖

03

几代援非人

发出中国医生嘹亮声音

几代援非人的努力,树立起中国医疗队在国际上的金字招牌。2015年来到博茨瓦纳的陈劭赓感受如此强烈:中国医生扎实的技术,不止给当地医生,也给从世界各地来到博茨瓦纳执医的医生们树立起了榜样。

陈劭赓完成博国第一台胸腔镜手术。

数十年援外医疗,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,新一代的援非医护人员更勇于表达,也更注重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软实力。在下乡、义诊等方面,他们踊跃参与其中。在学术方面,不管是医院内部会议、查房,或者博国举办的全国性会议,他们都发出中国医生更响亮的声音。

“更注重传帮带,也更注重创新。”陈劭赓说,团队成员各自发挥专长,沉浸式教学的方式,带教当地医护人员,为当地留下了一支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。

不仅如此,他们还利用仅有条件开展实用技术,实现了胸腔镜手术、神经外科手术等多项零的突破。陈劭赓率先开展了公主玛丽娜医院的第一例胸腔镜手术,因为缺乏相应器械,他就用腹腔镜的手术器械代替,结果手术大获成功。同批到来的同事李谋仪两年时间里,成功完成近400台显微手术,其中如四脑室室管膜瘤切除术、枕骨大孔区囊肿切除术、巨大嗅沟脑膜瘤切除术等都是博国第一次开展的。

李谋仪与神经外科其他医生

46年来,从一院走出的一批批援外医护人员,时刻不忘党和国家交予的使命,不忘医院的重托,在异国他乡,克服诸多困难,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。他们以精湛的技术,敬业的精神,以实实在在的付出和一枚枚荣誉勋章,谱写着 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。

陈轶杰在博茨瓦纳工作日常

泉州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生芳名册

塞内加尔

1977年

林启东

1989年—1991年

林太元  黄衍琪

孙少芳  林美珍

博茨瓦纳

2005年—2008年

沈倚天  吕锦明

2012年—2015年

朱晋峰

2015年—2017年

陈劭赓  李谋仪

2020年—2022年

陈轶杰

★★★★★

来源:东南早报

记者:许钹钹

通讯员:李珊虹 吕培聪

为援外医生

相关内容